做好品牌体系认证.疫情常态化防控时代的棉纺织行业.已踏上绿色的产业活力。随着首批“中国可持续棉花”进入流通、纺织环节,优质棉花可以通过品牌商和零售商传递到消费者手中。中国棉花的标准、规则不是短期可以建立的。棉花标准是个体系工程,相关单位还要陆续制定和发布一系列标准和规范。中国棉花产业要上下形成合力,搭建协商机制,稳住数量、提高质量,才能打造出响当当的“中国棉花”品牌,为下游纺织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材料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,全球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与动力系统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,以数字为核心的新经济正在形成。从遭受贸易保护措施的情况来看,大致可以分为政策性和技术性两大类。政策性贸易保护措施以两反一保(反倾销、反补贴、特别保障措施)为主。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则多集中在美国、日本、欧盟、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。发达经济体有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检测机构。为防止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其市场的冲击,先后出台和更新了多项新规定,如REACH法规、禁用偶氮染料、纺织品生态标签标准、OekoTex100认证标准等。
回收棉布-收库存纯棉面料-收购布料库存.全球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总计1926起,中国棉花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,“中国棉花”可持续发展项目以“生产可持续棉花、推广可持续棉花”为两大目标,建立可持续生产、可追溯管理和品牌推广三大体系,践行“环境友好、尊重劳动、品质优良、全程可追溯”四大理念。“中国棉花”可持续发展项目鼓励可持续棉花生产方式,鼓励纺织全产业链企业和消费者更多使用和购买“中国棉花”制品。目前已有21家业内骨干和知名企业成为该项目合作伙伴,涉及棉花、纺织全产业链。其中,纺织行业位居涉案行业第四名,涉案数量达175起,占全部调查的9.1%。由此可见,长期以来,我国纺织行业都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。全球对我国纺织行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中,反倾销85起,占比48.57%,反补贴3起,占比1.71%,保障措施30起,占比17.14%,特别保障措施57起,占比32.57%。各国和地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际贸易保护已日趋常态化。
建立自主的棉花标准体系,首先要从源头把好质量关,要培育抗病、优质、高产的优异种质。还要规范生产过程,建立起我国棉花生产、认证等管理体系,对棉花种植者和棉花加工企业做出规范要求,进一步健全籽棉收购价格形成机制,提升新疆棉花质量。同时,也要中国纺织工业不断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开发与转化,4月30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《关于2021年棉花关税配额外优惠关税税率进口配额申请有关事项的公告》,发放70万吨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。公告称,为保障纺织企业用棉需要,经研究决定,今年发放一定数量的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.不断完善从纤维材料生产、纺织染整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制造体系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。在数字经济背景下,行业正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,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0年,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较2015年增长了10倍;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中纺织服装类产品占比达到了28.4%,位居首位。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.55万亿元。以绍兴市柯桥区为例,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和印染加工集聚区,截至2020年底,柯桥已培育了14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。